当前位置:首页 >> 中心概况 >>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发表时间:2012-06-25 阅读次数:6780次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直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在教学环节和学科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建筑、规划、景观的学科特点,实验教学一直贯穿学院发展的历史。
  
     

     早在学院前身——同济大学建筑系成立之初(1952年),即已开展跨学科的实验教学协作与合作。1970年代,冯纪忠教授翻译《建筑设计方法》,在国内设计教育界,首次提出了设计中需要理性分析,并且探讨了数字技术的设计教学应用。多位教授开始指导研究生从事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解决建筑问题的教学研究。但当时这些实验教学以独立课程为依托,相对比较单一。
  
  
  
      1990年代,本科开设了计算机辅助设计暨三维设计模型仿真课程。研究生中开设了立足于解决各种仿真问题的计算机图形学程序开发课程。
  
      1998年,成立了“国家现代设计技术实验室”,可以实现对建筑环境的采集、仿真模型再加工、立体展示等功能,是当时国内高校在设计仿真领域的标杆,依托该实验室,形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列课程。
  
      2004年,学院整合当时实验教学资源,成立建筑规划景观实验教学中心,在学院内部贯通建筑、规划、景观三个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同时,在学校内部,联合并统筹安排分散于其它学院的联合实验课程。
  
      2008年,建筑规划景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密度人居环境生态与节能试验室”建设为契机,对空间环境和设施进行了有效整合,进一步改善了实验教学条件。
  
      2012年,以“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和平台建设,有效提升了实验教学中心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效能。
  
      经过多年的运行,建筑规划景观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已形成相对完善的组织模式、管理制度和课程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了实验教学资源,加强了科研与教学的联动关系,建立了学校和企业的联合教学机制,人才培养质量获得显著提高。
  
      目前已经基本形成了三个层次六大系列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资源格局;四大虚拟仿真实验的教学平台,以及五大特色与创新点。

Copyright@2014 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