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 >> 新闻动态
虚拟中心承办2017 DigitalFuture工作坊VR组教学
发表时间:2017-06-24 阅读次数:7458次

主题:
虚拟现实:从诗歌到场所的转换
Converting Poems to Places in VR


指导教师:
孙澄宇 (博士,副教授,博导,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陈达博(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帝国理工双硕士,浪走科技创始人)
Jeff・LOOMIS (美国VR科技公司Worldviz资深工程师,全球技术支持负责人)
宋晓宇(光辉城市CEO)
助教:许迪琼(硕士研究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学生团队:朱元双 闫力 韩果均 张志诚 于晴 何幸鑫 谢云玲 冯源 吕翰林 许潇文 王佳欣     李晗玥 熊沁 张哲远 李伟成

  

       随着VR技术不断深入我们的生活,建筑师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关于VR(虚拟现实)的真正深意的讨论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它应该帮助人类使自己的各种虚幻妄想成为可以如现实般享受的体验;有人认为它应该帮助人类去认知那些难以触及的真实;有人认为它可以在人与外部世界间创建新的界面以使得自身更加自由……
     本课程通过一个对文字抽象体——诗歌的可视化场所转译,为创作者提供多种探索VR意义的可能。这里的场所包含空间与其中活动的人,它可以用来详细描述诗歌的意境,或者只是配合这种意境的表达,甚或表达对于意境的不同看法……

Today, we see more and more VR technology being used in our daily life, this has brought inspirations to architects, too. Everyone has his own belief about the real potential of the new technology. Some believe that it should be used to fulfill our ultimate desires; some believe that it should be used to help us explore the untouched reality; some others believe that it will bring a new layer of interface between people and the world, which ultimately brings us freedom…

This workshop explores the multiple meaning of VR through converting poems to virtual places. As a place in architectural context, it includesa space, people in activities, and other sensible elements such as rain. It is expected to touch the heart of visitors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of the poem, the feeling, or any other perspectives that are related to the context.

     6月24日下午,在上海“数字未来”工作营开幕式结束后,Digital Future2017第八组“虚拟现实:从诗歌到场所的转换”的16位学员在四位导师的指导下开始了本次工作营的学习。课程计划在工作营的时间范围内,以5-6人小组为单位,完成诗歌与可视化场所的转译,包括模型制作、空间搭建、人物表演摄制。通过在虚拟空间的这一创作过程,在暂时放下建筑材料、构造、结构等因素的束缚后,尝试完全通过场所感去表达设计用意,使得该成果可以像任何一件艺术品那样被欣赏,并借由诗歌的力量来触动体验者的心弦。
下面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这周学员们紧锣密鼓的工作营现场吧。
  

Day1-3
基础教学培训+个人构思汇报+分组

  

  

     本次工作营第八组“虚拟现实:从诗歌到场所的转换”的团队学员将被分为3小组,每组分别由孙澄宇、陈达博、Jeff・LOOMIS、宋晓宇四位导师及其企业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在为期一天半的集中教学培训中,陈达博导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运用Unity3D平台来制作虚拟场景以及如何将真实人物三维实时扫描到虚拟环境当中,增添虚拟场景的故事性。
     Jeff・LOOMIS导师所指导的小组学员将使用其所在美国Worldviz科技公司开发的vizard平台制作虚拟环境,基于Python语言来编写各种虚拟场景中的互动效果。宋晓宇导师所在的光辉城市团队拥有丰富的虚拟教学经验,其开发的Mars及Venus也将作为本次工作营中一小组同学的使用平台。

  

  

     拥有如此强大的导师阵容和技术团队支持,接下来就到了学员们集体开脑动的时间。每位同学选定一首诗歌进行第一轮的草图构思和方案汇报,各种大胆的构想跃然纸上,通过对各种超现实场景的描绘表达出诗歌中所流露的情感:有对于壮美景致的赞叹,有对于甜蜜爱情的向往,有对于漫长人生的思考,有面临死亡时的深深恐惧... ...四位导师根据类似构想的原则将学员们分为了3小组以开展后续工作。

  

Day3-6
Day4-6
初步设计+调试+深化设计+成果模型


     从诗歌选择到模型场景的搭建、情节的构思和互动方式的设定,再经过多轮VR调试及优化,到最终模型的确立,三组学员们各自畅游在诗歌的意境中,酝酿情绪,幻想各种可能性,并落实到模型中,为的是体验者们带来真实生活中所体会不到的感受和乐趣。
     目前工作营即将接近尾声,下面小编给大家剧透一下三小组的现有成果:

第一组

  

  

指导老师:陈达博、孙澄宇
小组成员:朱元双   张志诚   吕翰林 王佳欣 李伟成
所选诗歌:

《夜宿山寺》李白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设计说明:古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眼里的“危楼”可能只是山势的高耸,“百尺”也只是虚指,但是在VR虚构的场景里,我们可以有效甚至夸张的呈现出这一幕。受李白的《夜宿山寺》诗句启发,VR场景搭建在巨大的由基础房屋单元堆叠而成的悬壁上。李白的诗句夸张地展现出了山寺的高,并且由前半的从现实出发,逐渐转向后半首诗的幻想之中。在VR场景的搭建上,突出的悬壁在各个维度伸出,给予VR体验者高度的压迫感的同时,又展现出整个场景的无止境的延伸感。
     “不可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到了心里认为最接近天上世界的地方,作为浪漫的诗人,李白对天上世界一定是充满了想象,而我们虽然知道它不存在,但是根据诗文,我们也可以在虚拟的场景里构想这么一个地方:所有的建筑建立在各个悬浮的空中平台上,他们通过一些虚拟的路径连接起来,或重重叠叠,或编制成网;每个平台上建筑各不相同,或亭台楼阁,或深庭静院,或牌楼小巷,这些场景也由一些诗篇启发,修改制作而来。为了方便游览,错落有致的平台被简化成一组高低连接的平台,观看者沿平台拾级而上,可以远观宏大的背景,也能近品建筑的细节。
     场景中还有一份对未来世界的想象:环形的太空建筑,小的单体散落其中,围绕中心转动。古风与未来的激烈碰撞强化了虚拟世界的感受,给体验者更多的遐想。

  

模型场景

  

人物场景

  

第二组:

  

  

指导老师:Jeff・LOOMIS
小组成员: 韩果均   于晴   何幸鑫   冯源   熊沁
所选诗歌:

                                                   
《神曲》(摘选)但丁
。。。
我走过我们人生一半旅程
却又步入一片幽暗的森林
这是因为我迷失正确路径
。。。
推动宇宙一切的神的光荣
渗透到某个部分并在其中放射光明
不同部分承受的多少也各不相同
我已在得到他的光辉照耀最多的那重天上
我目睹一些景象


     设计说明:我们将诗人但丁所作《神曲》中的炼狱、地狱和天堂转译为三个抽象的场景,通过动线发展及空间变化,隐喻从黑暗到光明的救赎路途,利用虚拟现实的沉浸感将参与者带入这场奇幻的梦境。
     三个场景由线性元素串联起来,从水面上的石桥开始,周边环绕着代表原罪的七盏灯,随后进入一座混凝土教堂,光线从十字缝隙进入整个空间,暗示着审判的开始。走出教堂后,教堂开始慢慢被水湮没,即进入下一个空间。第二个场景隐喻地狱,低矮且黑暗,沼泽及岩石上漂浮着废墟,以一条不连续的桥为路径,空间以一座墓碑为终止节点。第三个场景则隐喻天堂,开始时视线被白色围墙遮挡,只能隐约看见前方的部分,随着参与者步伐前进,环境开始发生变化,视线上方出现镜像的教堂。
     诗人记述的场景、氛围在不断变化和发展,在VR世界中,我们则使用Worldviz软件对3D模型进行处理,python编程实现VR场景中的动效及交互,使诗歌转化为可多维度感知的空间。

  

故事板

  

  

模型场景

  

第三组:

  

  

指导老师:宋晓宇
小组成员: 闫力   谢云玲   许潇文   李晗玥   张哲远
所选诗歌:

                                                 
《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设计说明:方阵浓缩一座小城,中有一条街市。在方阵的空间结构中,以体对角线为街市主要空间位置,通过拆解与组合方块中不同方向不同数量的面,向体对角线递增,创造出开放性递进而多变、视线与路径错综的空间。一如小城中,从住宅区的静谧到闹市区的繁华。佐以配景细节和灯光以烘托场景气氛,元宵之夜的绚丽多彩变呈现在身边。而词人心境澄澈,在欢闹的节日氛围中找寻着与自己心境相同的“那人”,那境。我们也在闹市与住宅区之间点缀了几处静土。或许有着相似心境的体验者,在找到这样的一片空间环境后,便会对词的意境心领神会

  

  

模型场景

  

     最终成果将于7月1日在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C楼B1展厅中亮相,后期第一组还将在把三维真实人物实时扫描入虚拟场景中,构成一系列生动的故事情节,由视频展示,另外展览现场将提供一台HTC Vive设备供参观者体验三组学员充满各种彩蛋的虚拟场景,欢迎大家来体验哦!

Copyright@2014 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同济大学)  技术支持:维程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