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成果 >> 教学成果
大学生创新成果(一)
发表时间:2012-06-25 阅读次数:5417次

 

    自2006年以来,已支撑各级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178项(校级136项、市级19项、国家级23项,自此基础上孵化出的各级获奖项目不计在内)、服务学生503人次、投入指导教师64人次、涉及指导教师的各级科研项目7项。

此外,上述项目还获得了:
   
国家级“挑战杯”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陈嘉庚杯”三等奖1项;
   
市级“上汽杯”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创新论坛十佳项目2项;
   
校级SITP一等奖2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7项;
   
境外企业“AAI创新奖”优胜奖2项、创新奖2项、最佳创新奖1项。
 

1,SITP第一期,伍洲,探索社会主义新农村绿色生态之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实际运用的调研,金婕,9

2,SITP第一期,张帆,世博景观专项规划之水体、绿化控温、降温研究,刘悦来,14

3,SITP第一期,姚轶峰,"同济学子"服务江西省泰和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调查,王骏,18

4,SITP第一期,郭苏,社会主义新农村“大寨”的调研及发展改造,孙澄宇,6

5,SITP第一期,黄璜等,百年同济,百年情——同济百年建筑故事寻访,王晓庆,11

6,SITP第一期,熊俊,比较东西两村经济发展,探讨西部农村建设,邵陆,5

7,SITP第一期,俞为妍,虚拟地下空间中的人类逃生行为机制研究,孙澄宇,3

8,SITP第一期,关烨等,寻访帝王之乡,走进星火之村,李睿,7

9,SITP第二期,陈嫣然,设计与商战——商店设计与购物行为的博弈,黄英杰,6

10,SITP第二期,吴诚曦,日常生活中的设计缺陷,周锐,5

11,SITP第二期,池伟,煤炭沉陷区建筑与规划现状调查,孙澄宇,7

12,SITP第二期,蔡婷婷,同济大学及上海主要绿地系统植物配植手法的采集和分析,李文敏,4

13,SITP第二期,沈高洁,商业街广告牌的景观治理,陈泳,9

14,SITP第二期,郭瑞寅,快速组装住宅在浙江农村地区的探索与实践,张建龙,8

15,SITP第二期,刘若谷,模块家居,张建龙,5

16,SITP第二期,阳旭,关注城市拆迁,探索一条城市拆迁的和谐之路,陈泳,7

17,SITP第二期,汪辰琪,理想宿舍家具,莫娇,4

18,SITP第二期,颜文龙,探索城市特色,俞泳,5

19,SITP第二期,杨云樵,城市农民工住房问题探索,陈泳,9

20,SITP第二期,黄笑恺,对历史建筑在利用的后续使用及其辐射效应的初步研究,陈泳,4

21,SITP第二期,童志毅,新农村人居环境“村民掌中宝”,孙澄宇,6

22,SITP第二期,蔡珺,关注室内生态——室内植物与环境的双向研究,孙澄宇,8

23,SITP第二期,林辰辉,车流湍湍 汀步几许,孙澄宇,10

24,SITP第二期,周若兰,用1度电换17吨水——燃气热水器启动时全水路控温循环加热节水器,孙澄宇,6

25,SITP第二期,杨秀,新农村生态小学的设计方法与实践,孙澄宇,7

26,SITP第二期,刘冠鹏,基于数字化染色体的形态模型进化设计方案研究,孙澄宇,5

27,SITP第二期,臧伟,公共空间密集人流仿真及人流疏散仿真研究,臧伟,6

28,SITP第二期,董楠楠,上海市大型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研究,董楠楠,4

29,SITP第二期,张鹏,基于GIS系统的历史建筑信息数据采集与管理研究,张鹏,5

30,SITP第二期,黄怡,上海外籍人口社会空间地图研究,黄怡,6

31,SITP第三期,李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SWOT分析——喀纳斯生态旅游开发现状调研,胡玎,4

32,SITP第三期,刘思远,古老民居的创新,天井式建筑的提炼,金婕,6

33,SITP第三期,王磊,地下停车场联网系统,汤众,4

34,SITP第三期,李敏,学生宿舍空间的分析与再设计,梁展翔,2

35,SITP第三期,沈晓飞,中国古镇soho化保护的可行性研究,李浈,3

36,SITP第三期,郑扬眉,北京夜照明的调查与分析,郝洛西,5

37,SITP第三期,罗益德,可移动的反重力建筑设计,章明,2

38,SITP第三期,赵诗佳,生态草原,和谐社会,金婕,4

39,SITP第三期,王萌,生态规划与生态建筑在湿地自然保护区开发中的应用,朱宇晖,2

40,SITP第三期,高懿,黄姚明清古建筑探究和新建筑设计,俞泳,7

41,SITP第三期,王丽丽,为智障人士“量身订做”教材,朱伟珏,4

42,SITP第三期,王欢欢,新农村生态节能住宅研究,岑伟,5

43,SITP第三期,何金,北京四合院的保护与再生,朱宇晖,6

44,SITP第三期,邵玲,嵌套空间——商业综合体内部广场空间类型及使用情况研究,王一,1

45,SITP第三期,胡诗郁,苏州河桥梁系统规划设计改造,王志军,4

46,SITP第三期,李贸,应对集中客流的场所设计、布局解决方案,朱宇晖,5

47,SITP第三期,莫万莉,超平面——关于城市密度的探讨,王一,3

48,SITP第三期,丁荻,绿色教室的设计与推广,郝洛西,3

49,SITP第三期,孙硕,农村生态现状调查及生态建造技术研究,孙澄宇,3

50,SITP第三期,程若愚,流动餐车设计,范圣玺,3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四平路1239号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邮编:200092

联系人:高燕

电话:021- 65981429  

传真: 021-65986707

Copyright@2012建筑规划景观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济大学)